循光而行 踏光而驰 | 2025“十佳毕业研究生”赵梓焱的追光故事

日期:2025-06-23 综合新闻

     以晨昏耕耘为笔,以青春热血为墨,在奋斗长卷中挥毫泼墨,书写新时代的昂扬战歌。2025年6月20日,南方科技大学2025年“十佳毕业研究生”评选大会顺利举行。 经研究生申请、导师推荐、学院初评和推荐、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汇评环节,共产生431名南方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候选人,经学院推荐选出21名“十佳毕业研究生”候选人。最终,通过网络投票及评委现场投票结合,10名同学当选南方科技大学2025年 “十佳毕业研究生”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硕士研究生赵梓焱、博士研究生陈子楠以超强的实力和出色的表现成功入选,展现了南科电子人的卓越风采。

      这一期,我们对话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赵梓焱同学,听听他的追光故事。

01.jpg

      他以科研为翼,在光纤光缆等领域发表多篇论文、斩获专利。从南科大出发,他奔赴牛津逐梦;以热忱为帆,他投身学生工作、志愿服务,点亮成长与奉献的双份光芒。他在学术与青春的征途上,书写“追光而遇,沐光而行”的精彩。


      赵梓焱是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本硕贯通培养的学生。七年前,辽宁招生组老师曾对他说:“在南科大,你可以与南科大共成长,更可以实现你的梦想!”因此,他坚定地在提前批第一志愿栏填写了“14325 01 南方科技大学”,从此踏上了追光之路,事实证明,这成为他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之一。2025年,他收获了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士offer,即将在世界顶级学府继续追光逐梦。

      Q:在南科大电子系学习的收获和感悟有哪些?

      A:我的追光之旅始于2019年夏天,我选择进入电子系,修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初入大学的大一时期,我一度有些贪玩,目标也不够明确。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当时不甚理想的GPA。此时,电子系第一位给予我关键帮助的是当时的系办老师班莹莹。班老师与我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彻夜长谈”,鼓励我尽快选择学术导师。正是这次谈话,促使我真正进入学业状态,逐渐走向正轨。第二位对我起到关键帮助的老师是我的学术导师蹇林旎教授。无论我遇到何种挫折和失败,蹇老师总是鼓励我向前看,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自我。最后,指引我追光之路最关键的因素,是电子系提供的丰富专业课程体系:扎实的基础理论课为我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多样的实验课为我提供了最真实的科研能力训练,成为我未来快速适应硕士学业的关键;此外,还有一些课程有效锻炼了我高效查阅文献资料和进行学术报告(presentation)的能力,这对我日后的文献调研、各类面试都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在硕士阶段,电子系为我提供了前沿的科研平台和优越的实验环境:几乎随时可用的科研仪器、“用不完”的实验材料、宽敞的工位和大型电脑显示器……这些条件是每位研究生梦寐以求的,却是我在南科大的真实体验。

      在电子系,更有一群敬业认真、亦师亦友的老师们:沈平讲席教授不仅为我提供了极佳的科研平台,还特别注重培养我的演讲与领导能力,使我得以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并作为负责人组织学生社团,我至今难忘与他在湿地公园桥上边喂鱼边讨论人生、目标与理想的场景;儒雅博学的蔡月飞老师,每次在我需要帮助时,总能出现在我身边,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次我离开他的办公室时,他都会亲自开门目送我离开,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如同坚实的后盾,托举着我不断向前追光;而系办老师们对我所在的学生组织及社团活动的大力支持,也让我能在组织协调和团队管理上自信地施展拳脚。

      Q:在南科大求学过程,哪方面的技能或者课程修读,印象最深或者收益比较大?

      A: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本科期间电子系开设的实验类课程,如陈树明老师的光电器件工艺实践、刘言军老师的液晶光子学等近十门可进入实验室实操的课程,这些课程为我的科研硬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教学中,陈树明老师会精准讲解最先进技术的每一步操作原理,甚至细致到真空系统中真空泵的选型;刘言军老师则带领我们接触最前沿的液晶材料与器件加工技术。通过这几门课程,我亲手掌握了蒸镀、磁控溅射、光刻等先进工艺的操作方法,并实际加工出高性能光电器件。在一次校外科研面试中,当我详细描述这些经历时,能明显感受到面试导师的浓厚兴趣——他们针对技术细节提出深入追问,而这些实践积累很可能成为我申请季面试的关键优势。

      Q:对现在也想升学申请的师弟师妹,面试中有没有什么建议?

      A:无论是硕士生申请博士,还是本科生的升学申请,如果面试时间允许,我建议大家在展示成果之外,更应该着重展现科研工作的完整性以及过程中的细节。完整性是指:在一个科研项目从选题、文献调研、设备选择与采购、实验方法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得出结论,到最终论文发表的整个过程中,你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以及从中学习到的能力。细节则是指:你在上述每一步中所做的具体选择、决策及其背后的理由,遇到困难时的解决方式,以及你个人对课题的深入思考与未来展望等。

      Q:在学业科研之外,你还做了许多学生工作,请简要介绍一下这些工作。你又是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的?

      A:当然,在追寻自身光芒的路上,我也努力成为照亮他人的一束光。我曾担任本科生学业咨询导生,进行了近40人次的学业咨询,为本科生在学习方法、科研项目参与以及专业选择方面提供指导。此外,我积极参与了10余项志愿活动,累计义工时长73.5小时。

      在社团活动方面,我担任了南科大开源鸿蒙技术俱乐部的创始会长,帮助近百名同学通过开发者认证并获得证书,有效助力了他们的升学与就业。同时,我还担任了电子系协作促进会的创始会长以及系研究生会宣传部负责人,协助组织十余场院系学生文体活动,为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丰富色彩。

针对时间管理,我建议大家提升效率,并依据个人的生物钟来规划每日安排。例如,我发现自己在晚饭前后注意力最为集中,就会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处理创造性工作,比如文献调研、写论文、写代码或设计实验等。而在其他相对不够专注的时间段,我则会安排做一些重复性实验或者策划学生活动等工作。